《南投縣茶業發展史》及《南投縣竹藝發展史》聯合新書發表會
(記者陳嬿瑜/南投報導) 茶業與竹藝為南投縣獨特的文化產物,為連結過去歷史與當代傳承,縣府文化局邀請專家學者,推出「南投縣茶業發展史」、「南投縣竹藝發展史」書籍,今(3)日上午在縣府秘書長洪瑞智、文化局長林榮森、縣議員賴燕雪、張嘉哲、曾振炎等人見證下,舉行聯合新書發表會,期盼讓各界瞭解南投茶業與竹藝的文化。
南投茶業與竹藝為南投縣獨特的文化產物,連結了過去歷史與當代的傳承,為該縣珍貴之文化資產。探討其所代表之文化意涵,及繼承前人所付出的心血勞作,繼往開來、從古至今的南投茶業與竹藝,和住在南投內山這一塊土地的人及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南投縣的茶葉生產面積與數量,佔全台茶葉生產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在長期產業發展策略下,不論是平價的量產茶或高價的高山茶,在臺灣茶業產業鏈中,皆佔有重要的地位。已成為台灣產茶的第一大縣,主要有八大茶區,分布在南投、名間、竹山、鹿谷、水里、魚池、信義及仁愛等八個鄉鎮市,所產製的茶各具特色,入喉甘潤香醇,餘韻細膩、幽雅持久。基於茶對南投的重要性,南投縣政府自2000年開始舉辦「南投世界茶業博覽會」,推廣南投的茶。林明溱縣長上任後,自2015年開始舉辦「縣長特等茶」比賽,嚴格選拔,不僅作為南投縣優良茶葉指標,也行銷南投好茶。本書委託博識文化股份有限公司馬有成博士團隊協助編纂,不斷地蒐集大量文獻、多方訪查及研究,進而完成《南投縣茶業發展史》一書之撰寫。
臺灣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潮濕,利於各種竹類生長。其中尤以桂竹、孟宗竹、麻竹、刺竹、箭竹居多。大多分布在竹山與鹿谷一帶,尤其政府在草屯鎮設立「南投縣工藝研究班」即今日之「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培養了許多與竹相關的文創產業與藝術家,透過時尚產業的異業結盟,竹藝家不斷突破傳統技術,提升竹工藝的產創力、行銷力、以及統整力,為竹工藝帶來新的契機。為讓民眾了解本縣竹藝發展的脈絡,特別委託福山文化研究社蕭富隆教授團隊辦理本次調查研究編輯成《南投縣竹藝發展史》,期待透過本書,提供各界更明瞭竹的文化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