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勵好書 彰化縣出版《新修彰化縣志》獲優等獎肯定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勵好書 彰化縣出版《新修彰化縣志》獲優等獎肯定

    (記者陳嬿瑜/彰化報導)彰化縣文化局參加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舉辦的「108年度獎勵出版文獻書刊」,在「使用政府預算」的3類獎項上皆有獲獎,總計有26冊出版書籍獲獎,得到肯定。其中《新修彰化縣志》之《卷二‧地理志》人文地理篇、《卷五‧社會志》、《卷六‧教育志》、《卷七‧文化志》、《卷九‧人物志》共17冊在「使用政府預算-地方志書」類榮獲優等獎,另《彰化文獻第22期:方志編修與實務》以及《大家來寫村史》第40至47輯等9冊圖書則皆獲得佳作獎肯定,9月27日由彰化縣文化局副局長許俊宏代表縣長王惠美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受獎。
    彰化縣文化局自102年起致力於纂修的《新修彰化縣志》,為繼清朝道光年間彰化知縣周璽主修《彰化縣志》後之第一次新修,纂修內容橫跨清代、日治至戰後,共9志(含卷首、卷尾共計11卷34篇)為浩大的文化工程,各志專業內容不同,除聘請前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黃秀政教授擔任總纂,本次獲獎的《卷二‧地理志》人文地理篇、《卷五‧社會志》、《卷六‧教育志》、《卷七‧文化志》、《卷九‧人物志》分別委託建國科技大學、逢甲大學、中興大學、成功大學及臺灣師範大學纂修,各志團隊依據各篇專業,亦多有跨校專業學者合作纂修,重視各領域纂修內容之專業性,以求能完整、忠實並深入進行史料之編纂,並由彰化縣府各局處提供提供協助,獲得優等獎項之殊榮,是總纂、各志學者的纂修專業及彰化縣政府各局處共同努力,得以完成並保存彰化研究之重要地方史書,也期望透過本次志書的纂修,凝聚縣民對鄉土的認識,進而產生對這片土地歷史文化之追尋與認同。
    此外,在「使用政府預算-學術性書刊」中獲佳作獎的是連慧珠總編輯的《彰化文獻第22期:方志編修與實務》,也恰好是針對彰化縣內近年來地方志編修活動的整理,收錄孟祥翰、周國屏及張素玢等學者的纂修專業論述,呈現彰化地區方志學的學術研展性。
    在「使用政府預算-推廣性書刊」中獲佳作獎則為《大家來寫村史》第40至47輯,包括黃慧鳳《大家來寫村史40─半線番社口-香山里的前世今生》、曾金承《大家來寫村史41─沙山草湖村的故事》、蔣敏全《大家來寫村史42─文風德教─花壇鄉文德村》、洪長源《大家來寫村史43─竹塘九塊厝》、魏金絨《大家來寫村史44─二林鎮廣興里風華》、洪勝湖《大家來寫村史45─芳苑永興村煙華》、陳柏志、楊富媚《大家來寫村史46─永靖陳厝厝》、黃豐隆《大家來寫村史47─伸港全興村》,彰化縣文化局推動大家來寫村史計畫是跨學科的小區域研究,兼具學術性、現實性、實用性與教育性,除帶動民眾參與、發揮鄉土意識外,也力圖建構社區歷史的保存機制。
    彰化縣建縣近300年,為臺灣農業大縣外,區域歷史文化悠遠厚實,地方文化、地方集體記憶與史料的保存,亦是彰化縣文化局致力的目標,本屆從強調庶民生活空間記憶保存的《大家來寫村史》、地方志編修討論的《彰化文獻22期》、以及地方志書纂修成果的《新修彰化縣志》五卷皆能獲獎,亦是對彰化縣在歷史記憶、知識與文化保存工作的支持與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