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新生兒健康 準媽媽健康防護不可少
(記者陳嬿汝/南投報導)依據疾管署疫情監視資料顯示,國內腸病毒疫情雖已低於流行閾值,但近期仍有疑似新生兒感染腸病毒的案例,新生兒的腸病毒感染一般於出生後1-14天發病,可能發生在產前、生產過程或出生後接觸等途徑感染腸病毒。特別是產前若腸病毒通過胎盤垂直感染,新生兒出生後來自母體抗體量仍不足、免疫力較弱,病情常較為嚴重。且依據疾管署疫情監視統計今(2018)年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中,近半數為新生兒, 其嚴重程度仍不可輕視。
衛生局提醒您:腸病毒傳染力強,且大多數感染腸病毒的孕婦多為第二胎以上,也就是家中有大小孩的媽媽,更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孕婦更應注意自己及同住幼童的健康狀況。孕婦在產前14天至分娩前後,如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肌痛等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並與嬰幼兒採取適當隔離措施。生產後,則需告知小兒科醫師,讓小兒科醫師多留意新生兒的狀況,是否出現疑似腸病毒感染的臨床症狀,同時也要預防腸病毒水平感染到嬰兒室中的其他新生兒。除了孕婦自己注意外,家中其他成員工作或外出返家後務必先以肥皂正確洗手、換衣服,才可以抱、摸小寶寶。若有發燒或類似腸病毒感染症狀的家人應該隔離,才能避免其他家人感染。
衛生局再次提醒:準媽媽對抗腸病毒最好的方式就是預防感染,平日即留心周遭親友的健康狀況,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空間。如必須外出,也請記得戴好口罩。家中環境要注意保持空氣流通,並且勤加打掃環境,使用稀釋漂白水(1:100)做環境消毒,如此可減少感染的機會。記得,準媽媽要避免腸病毒感染的個人防護措施就是要「勤洗手、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