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孩子走過新冠肺炎衝擊 草屯療養院醫師與家長一起來

帶領孩子走過新冠肺炎衝擊 草屯療養院醫師家長一起來

(記者陳儀鐸/南投報導)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各國傳播肆虐,死亡案例亦不斷攀升,造成人心浮動與驚慌台灣雖然防疫表現優異,但是人們日常生活及工作,還是受到相當的影響,天真的兒童及準備蛻變成大人的青少年們,也受到不小的衝擊。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許維堅表示,疫情造成不安氛圍,孩子們也需要安心、安身之道。

    許維堅表示,大人安心,小孩才能安定,首先家長要有正確的防疫知識,做好家庭自主防疫與家人健康保健。建議家長用孩子聽得懂得語言及表達方式,讓孩子獲得正確的資訊。因為過度恐慌,或輕忽危機,往往是因為不了解事實造成家長示範面對困境態度、處理問題的思路及方法,孩子可從中學習。針對不同階段的孩子,許維堅建議如下:

一、國小及學齡前孩子,以遊戲及角色扮演方式教導,防疫兼遊戲:

 可透過遊戲及角色扮演的方式,假裝醫師與病人之間的互動,去灌輸正確的防疫觀念並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例如一起討論什麼時候要戴口罩、如何正確的洗手、如何避免不必要的群聚接觸等等。

二、國中以上的孩子,可以進一步和他討論更深的資訊,防疫兼啟發視野:

  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新冠病毒是什麼、快篩試劑的發展,疫苗開發,社區感染與社區傳播,如何運用網路、大數據協助口罩發送等。也可以再深入一點引導,政府如何組成口罩國家隊,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完成60條口罩生產線等另可以討論此次防疫表現優異的團隊或個人的典範等,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們認同的好模範,對日後的心理健康及職涯發展,有重大的作用說不定幾年後台灣出現的機械、資訊、醫藥、及公衛等領域的傑出人才,正是受到這些經驗的啟發與點燃,也讓孩子學習在未來的危機之中,去發現正面的意義。

三、防疫期間,除教導孩子新興疫病正確保健之道外,也可教導同理心:

  許維堅表示,疫情期間,家長可適時教導孩子同理心。災難考驗智慧與人性,更需要互助合作,面臨危機有時會出現猜忌及歧視等負面能量,例如有些國家就出現排華事件。家長可引導孩子將心比心,不要孤立或歧視居家檢疫、隔離或染病的人,因為這樣會讓這些人隱瞞病情,更不願主動採取作為,反而造成大傳染,家長可提醒孩子,我們提防的是病毒,而不是染病的人。

   最後,許維堅主任提供家長幾個防疫小叮嚀: 1.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2.適當時機戴口罩。3.避免不必要的群聚及接觸。4.孩子的小型玩具,建議用含氯清潔劑大範圍擦拭,同時提醒孩子玩具不放入嘴巴。5.早睡早起,均衡營養,及適度運動以提升身體免疫力。6.提醒自己面對危機更要正向思考,樂觀進取,維持身心健康。7.不要歧視染病、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等相關的人。8.感恩那些默默付出的人,珍惜我們台灣得來不易的相對的幸福;9.可能的話,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希望我們能注意上述的個要點,帶領孩子們健康走過新冠肺炎的威脅與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