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將修復市定古蹟潭子農會穀倉 打造潭子文化觀光新亮點
(記者陳嬿瑜/台中報導)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將於今(109)年中展開市定古蹟潭子農會穀倉修復再利用工程,計畫總經費新臺幣1億7,000萬元,其中包含中央補助款7,000萬元,市府編列配合款6150萬,已於昨(3/24)日市議會教育文化委員會審查通過經費墊付。全案工期約3年預計於112年完工,後續將由潭子區農會經營,展示臺灣早期到現在的農業機具和農業相關展覽,同時推廣在地特色農產品,讓潭子農會穀倉成為潭子區暨臺鐵縱貫線鐵路上新興的文化觀光景點。
市定古蹟潭子農會穀倉為日據時期所創建,具有臺灣早期產業發展之重要歷史脈絡及社會經濟意義,建物本身以機能性為出發點,外有日式「鋸屋根式」的屋頂與「太子樓」,內有西方國家的「偶柱式木桁架」與閩南式穿斗,設備方面有「中央輸送帶」與「傾斜槽」等,堪稱為當時自動化的設備,另有「通氣柱」儼然是今天的空調設備。
文化局表示,100年時潭子農會穀倉配合「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將部份古蹟本體解體做為臨時軌道用地,加上古蹟年久失修毀損嚴重,因此,中市府特別編列6,150萬元,並積極爭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7,000萬元,交通部鐵道局分攤3,000萬元,並感謝潭子區農會編列850萬元配合款,總計將投入1億7,000萬元進行修復與再利用工程,展現市府文化局對於臺中市古蹟等文化資產維護及修復的努力。
這也是國內文化資產因應重大交通建設於原地局部拆解與復原的首例,這次的工程除了著重原貌修復,將堪用的原構件回復,建築師也加入新構件,運用新舊共構的手法,呈現拆解和修復的真實性。
未來修復完成後,將由潭子區農會規劃營運,展示古蹟本體的舊有構件、傳統農業機具和相關主題展覽,並推廣和販售在地特色農產品,讓市定古蹟活化再利用,打造新的市民休閒遊憩據點。同時也能串連周邊的文化資產景點,例如摘星山莊、筱雲山莊、潭子國小日式宿舍等,並結合市府推動的潭心計畫,形成主題性的文化觀光旅遊路線,讓潭子農會穀倉成為潭子區閃亮的觀光文化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