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喜美藝師於中原部落展開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傳習計畫
(記者陳儀鐸/南投報導)南投縣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保存者林喜美藝師,自5月8日起於仁愛鄉中原部落,進行為期將近1個月的傳統織布工藝傳習課程,希望帶領部落族人,重拾這項代表賽德克族先人智慧結晶的傳統技藝。
本傳習計畫,由縣府文化局輔導林喜美藝師,協助申請文化部文化資產局112年度的經費補助辦理。透過研習計畫,除了傳承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及背後文化內涵之外,更透過記錄課程內容,得以保存賽德克族Tg-daya群傳統織布技藝之紀錄資料。計畫總經費共16萬餘元,課程總時數共120小時。
林喜美(Uma Pering)藝師為南投縣政府於民國109年9月登錄公告之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保存者。本年度傳習計畫因為考量教學場地,原先僅預定招收5位學員,但因為報名踴躍,且開課當日仍然有民眾不放棄、一早就到教室表達強烈的學習意願,因此共收了7名學員。學員中有遠從眉溪部落、埔里來的,不僅有賽德克族人,也有泰雅族、排灣族、阿美族人,不同族別的學員,都為賽德克族的媳婦。林喜美藝師希望透過一個月連續密集的課程教學,讓學員循序漸進,從認識賽德克族傳統織藝文化開始,包含工具、線材、織紋等,再初步嘗試短幅長整經,到加桿幅長加長整經,了解平織、浮織技法原理,運用學習到的傳統織藝技法,佐以傳統工法手縫、縫綴裝飾,課程結束時,希望所有學員都能完成傳統lukus rseno男用長上衣。
文化局林榮森局長表示,由政府登錄公告的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保存者,以往曾於仁愛鄉南山溪部落、春陽部落辦理傳習計畫,本年度則第一次於中原部落辦理。林喜美藝師傳習計畫結束後,將由同部落另一位保存者高雪珠藝師接棒上場,帶領另一種技法的傳習課程。文化局也將持續協助兩位藝師爭取未來2到4年的經費補助,激發族人對祖先傳統工藝之認同與學習,並得以培育工藝文化傳承之種子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