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現文資臺中市傳統工藝之美特展
(記者陳儀鐸/台中報導)臺中市傳統工藝種類繁多,為讓民眾更親近文化資產,臺中市文化資產處特別於10月20日(六)起至11月7日(三) 於大墩文化中心舉辦「花現文資~臺中市傳統工藝之美特展」,特別展出本市14位登錄傳統工藝的保存者藝師之工藝作品。參展作者個個都是國內頂尖工藝家包括蔡榮祐、陳春明、賴作明、劉清林、李幸龍、劉千韶、朱周貴春、吳樹發、葉勇助、黃蘭葉、陳遠芳、廖勝文、黃天來、陳銘鴻等傳統工藝師作品,精彩可期。
人類因應生活,往往因時、因地創造許多生活用具,漸漸演變成觀賞作品,成為我們今日所說的「傳統工藝」。然而因為時代演變,機械取代手工,塑膠取代天然材質,使得工藝發展更趨於觀賞品,從而導致許多傳統技藝漸漸失傳。
為保存這些珍貴的工藝技術,文化資產保存法於民國94年正式納入「傳統藝術」保存,時至105年文資法修正,將名稱正式定名為「傳統工藝」,包括裝飾、象徵、生活實用或其他以手工製作為主之傳統技藝,如編織、染作、刺繡、製陶、窯藝、琢玉、木作、髹漆、剪粘、雕塑、彩繪、裱褙、造紙、摹搨、作筆製墨及金屬工藝等。
文資處表示本次展出依據文資法登錄的傳統工藝作品,內容包括陶藝、傳統竹雕、漆工藝、造劍、大甲鐵壺、刺繡、緙絲、藺草編、獅頭製作等,展出內容相當豐富,材質類型包括金屬工藝、纖維工藝、陶藝,技藝應用則包括編織、燒陶、雕刻、鍛鑄、模塑、髹漆等,展出作者個個都是國內頂尖工藝家,精彩可期。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長王志誠表示,臺中市傳統工藝種類相當多樣,以族群而言包含閩南、原住民,以種類而言包含純欣賞的工藝與民俗、表演需求的實用性工藝,但不論實用或純觀賞,都與臺中市歷史、產業發展與常民生活活息息相關,為讓民眾瞭解、親近文化資產,特別邀請14位登錄傳統工藝的保存者藝師,提供作品辦理展覽,文化局也邀請市民不妨利用假日或閒暇時,遊走大墩文化中心,一同品賞藝師們的不凡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