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枇杷微噴霧降溫有一套穩定生產沒煩惱

設施枇杷微噴霧降溫有一套穩定生產沒煩惱

    (記者林佳霖/彰化報導)近年極端天氣影響國內枇杷生產,產地 頻傳花蕾因高溫乾燥,造成乾枯酥化 (俗稱 酥花 )。為降低氣候對生產的影響,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於 114年 3月 7日假臺中市新社區吳慶源班長果園辦理「設施枇杷微噴霧降溫技術暨農災 Line應用觀摩會」,現場除分享田間管理調整作為及防災設 (施 )備應用外,亦推廣農業防災示警推播工具「農災 Line」及宣導農業政策,提供農友防災及最新 政策資訊。

    與會貴賓包括農糧署中區分署陳瑛主任、臺中市政府農業局賴茂賢股長、新社區農會羅文正總幹事及在地 枇杷農友共59人熱情參與。

    臺中農改場指出全臺 枇杷 栽培面積約 920公頃,中部地區 栽培面積約 749公頃 (臺中市 651公頃及南投縣 98公頃 ),占全臺種植面積81%。每年 9月下旬至隔年 1月 正逢 枇杷開花授粉期 時 近年 颱風及高溫 焚風 發生頻繁,造成花蕾乾枯及花粉活力下降,導致授粉受精不良,影響產量及農友收益。

    為減緩氣候影響,該場與農糧署去(113)年輔導臺中市新社區 果園設置微噴霧設備,當氣溫高於30即啟動噴霧,降低園區溫度 並提高相對濕度,有效促進開花授粉,穩定枇杷生產。臺中農改場進一步說明,氣候變遷造成極端天氣頻傳, 提高 農民生產農 產品之 風險。為此,農業部建立「農災 Line」 推播工具 ,並與各區農改場合作建置作物專區資料,農友加入群組後,可參考農災 Line即時與未來氣象 預報,於第一時間預防可能發生之天氣災害 。例如 掌握關鍵時間進行枇杷果園微噴霧處理,提高枇杷開花授粉效果,穩定生產。

    臺中農改場最後表示,期望藉由本次觀摩會輔導農友利用科技工具取得氣象及防減災資訊,具取得氣象及防減災資訊,同時同時強化農友強化農友枇杷栽培管理技術枇杷栽培管理技術,以提高農作物生產抵禦不良天氣之韌性,及降低天然災害影響,使農民收益更加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