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雨後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儘速做好作物復耕復育

豪雨後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儘速做好作物復耕復育

    (記者陳曉柔/彰化報導)5月20日鋒面通過伴隨強烈西南氣流,中部地區陸續出現局部大雨及豪大雨,並有作物受損情形傳出。本場已啟動復耕復育技術服務團,以輔導農友進行作物復育工作,相關措施建議如下:

一、水稻:

    中部地區水稻正值孕穗期、抽穗期或穀粒充實期,並有部分早熟品種已接近成熟期。已達收穫適期之水稻,應在雨停後積極收割,以防穗上發芽造成損失。雨季期間相對濕度高,易發生稻熱病、白葉枯病及紋枯病。

二、果樹作物:

    葡萄園應儘速剪除果穗上之裂果,加強露菌病與晚腐病防治及根系培育,以儘速回復植株生長勢。柿子、紅龍果、番石榴、芒果及梨等應清除園區內落果與斷枝。

三、蔬菜作物:

    蔬菜園畦面土壤流失嚴重者,應加以培土,即早清除腐爛葉片與裂果,以減少病害感染與蔓延。積水後可利用中耕鬆土改善土壤通氣狀況。天氣放晴植株恢復生長時,葉面可酌施液態肥料,以促進生長勢恢復。已達採收期蔬菜,為減少損失,宜儘快採收。

四、花卉作物:

    整畦栽培切花如唐菖蒲、非洲菊、菊花、向日葵、麒麟菊等因受大雨而傾斜者,應立即拉正花網。盆花及觀葉盆栽等應於雨後進行整理及清洗等作業,並視天候進行修剪工作。各類花木於受創後,需儘速移除害株及清園,以避免損害擴大。

五、雜糧作物:

落花生、甘藷、薏苡及山藥應加強清除枯枝敗葉,以免病害蔓延,如疫病與白絹病等。達成熟期之落花生若發生白絹病、莢腐病危害,應適時搶收並迅速乾燥,以減少損失;甘藷植株如根部腐爛嚴重,應儘速進行復耕。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再次籲請農友加速各項作物田間積水排除工作,放晴後儘快噴施病蟲害防治藥劑,但需注意用藥安全採收期,並於雨後植株恢復生長時,酌施肥料,以促進生長。若有作物復耕復育需求可洽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專線服務電話04-8521114,作物改良課楊嘉凌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