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肩膀下的哀愁

男人的肩膀下的哀愁

(記者陳嬿汝/南投報導)社會文化常賦予男性剛強的形象、需承擔家庭中較多的經濟責任。另外,因為傳統的家庭觀念,台灣中年男性,上要照顧父母和岳父母,下有子女要養育和升學,雙重養育的責任,猶如壓力三明治世代。中年男性自身體能與健康狀況逐漸衰退,面對台灣職場巨大工作壓力大和工時都可能形成中年男性的壓力。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臨床心理師邱碧慧表示,中年男性因為壓力過大求助,門診都會接到這樣的案例50歲游先生近期他感覺到非常的沮喪而來門診,因為身心狀況不佳而離開了科技業副總的工作,而家裡的孩子長大了,紛紛離家到外地去念書,平常家裡只剩夫妻倆人,太太開始外出兼差,自己整天待在家裡。過去因為投入工作錯過陪伴小孩成長的時光,親子關係較不密切,所以即使小孩假日回家,也多待在自己的房間。離開職場後,也同時很久一段時間沒和朋友連絡,整天生活沒有重心,沒有安排興趣活動。希望得到家人同理與了解,但總是囿於男性的角色而說不出口,也常自問:「講這些有用嗎﹖」因為生病無法扮演好先生與父親的角色,太太一手承接起家中的大小事情,心中對太太有太多的虧欠。想找朋友談談,但又已經找不到共同話題,朋友鼓勵的話語,反而沒有感覺被同理。有幾次覺得走投無路了,用自殺得到解脫,但結果卻讓自己覺得成為他人的負擔的加害者。

    邱碧慧臨床心理師表示,傳統社會中對男人在家庭的期待,直接聯想到的就是經濟的支柱,但在養家活口的背後,許多不為人知的辛酸,或許也被認為那些都是理所當然而不需特別提及。當心中的情緒堆疊到一定程度時,必然需要找到出口,方法可以是甚麼﹖對象可以是誰﹖對很多男人而言,常常會顧及社會的眼光,於是容易以隱微與間接的行為去表達與抒發。更嚴重的狀況,就有可能引發精神疾病。

    大部分疾病帶來的失能常常讓男人感到失落,家庭也因為這樣變化,每個人的角色必須有些調整,但這種變動讓人不適應,也開始有了情緒,於是會無意識的就把壓力指向造成轉變的人。如果生病是一個求助的訊息,但接踵而來的卻是一連串的指責與疏離,這時心中的壓力可想而知。辛苦的為家庭付出時,沒有得到掌聲;在自己需要被關心照顧時,反而得到的卻是不諒解。

    研究發現男人若以自殺做為因應問題的處理方式,其手段勢必激烈,成功率極高。或許在傳統社會下,對男人的刻板印象是堅強與無敵的超人,總忘了此身影背後的陰影也需要被關心與照顧。只要是人,都需要被愛與了解,所以當男人發出求救訊號時,這時最重要的是身旁的人能耐心陪伴與用心傾聽。

    男人的內心也需要家人多給一些同理與關愛,所以不論現在你是為人妻或為人子女,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給家裡的大男人一個大大的擁抱與談心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