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監測計畫」檢驗結果

107「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監測計畫」檢驗結果

    (記者陳曉柔/南投報導)炎炎夏日逐漸升高的氣溫,對食物的保存是一項挑戰,因為高溫且潮濕的環境,最適合各種微生物的生長,南投縣政府衛生局配合食品藥物管理署,執行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監測計畫,抽驗咖啡粉、咖啡豆、芝麻、白米、紅麴米及花生製品等食品共16件,結果1件花生酥糖檢出總黃麴毒素含量24.3ppb(限量標準15ppb以下)與規定不符,該等不合格產品已通知販售商及進貨端業者立即下架,經追查產品來源為外縣市業者,已移請所轄縣市衛生局辦理。

    依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黃麴毒素主要是由黃麴黴菌產生的二級代謝產物,具肝毒性,大劑量食入會引起肝毒性發炎、肝出血及肝細胞壞死,黃麴毒素經常污染花生、玉米、米、麥及堅果類等作物,臺灣屬濕熱的氣候,剛好適合這種黴菌的生長條件(攝氏24-28度、水活性0.93-0.98)。

    南投縣政府衛生局呼籲食品業者,應確保原物料符合衛生規格,特別注意花生等榖豆類食品之貯存、運輸及販售過程,並以先進先出為原則,如此才能確保產品之安全衛生,消費者之權益及自身之商譽。同時,提醒消費者應購買衛生可靠和信譽良好廠商的產品,選購穀類食物時,可以選擇製造日期最近的較為新鮮、包裝完整的產品、穀類食品應妥善保存於陰涼乾燥環境,避免發黴;食物如有發霉、變色或超過有效期限,應丟棄勿食用。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及消費疑義,可電洽南投縣政府衛生局服務專線049-2231994。